近年来,关于现阶段已存在的各种房颤消融策略孰优孰劣难有定论,但对大多数消融策略而言,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区域无疑是干预的核心部位,而且应该尽可能地达到肺静脉电学隔离。但目前采用标准的逐点(point-to-point)消融来达到完全肺静脉电隔离,往往因导管不稳定,肺静脉口定位的准确性以及消融点的不连接性产生的慢传导区而影响疗效。
近年来,关于现阶段已存在的各种房颤消融策略孰优孰劣难有定论,但对大多数消融策略而言,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区域无疑是干预的核心部位,而且应该尽可能地达到肺静脉电学隔离。但目前采用标准的逐点(point-to-point)消融来达到完全肺静脉电隔离,往往因导管不稳定,肺静脉口定位的准确性以及消融点的不连接性产生的慢传导区而影响疗效。
美国作者Doshi在2009年欧洲心脏节律协会会议上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可变直径球囊消融导管,有助于准确判断肺静脉口,指导消融实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这种消融导管带有可直接观察心房-肺静脉交界区的内窥镜和消融激光能量对组织产生30°弧形的光导纤维,可清楚地显示左房-肺静脉交界区。作者使用这种导管对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结果35/37根(95%)静脉一次性环形消融就达完全电隔离,仅2根肺静脉尚需补点消融。整个手术耗时233 min(174~365 min),X线暴光时间20.7 min(11.9~35.8 min),没有并发症发生。
这个结果令人振奋,由于可清楚地显示肺静脉口,使消融部位准确,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成功率高,重复消融的机率减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但一方面手术耗时较长(可能是操作过程复杂或者首次操作尚不熟练所致),且受球囊直径的限制,不适宜肺静脉严重扩张(>3 mm)的患者;另一方面,目前的例数太少,远期效果如何尚属未知。因此未来的路是否一帆风顺,我们将拭目以待。